李家同:陸收購德企拚升級 台灣注意到嗎?
2016-06-15 02:51 聯合報 李家同/清大榮譽教授(新竹市)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投資的公司往往是生產儀器的公司。半導體工業中,有一個儀器是不容易做出來的,那就是MOCVD(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大陸一直希望有自己的MOCVD,甚至在台灣物色了一些工程師去幫助他們設計及製造,可是一直不能商業化,雖然實驗是做出來了,可是穩定性還是有問題,如果工廠用的話,良率會非常不好。這次大陸買下德國一家Aixtron公司,當然他們一夜之間就可以了解這種儀器是如何做出來的。這次投資的金額大約是新台幣二四七億元。
很少人知道Aixtron公司是由德國的Aachen大學在一九八三年成立的。這所學校最有名的就是他們非常強調實作,也因此對德國工業界有極大貢獻。我們國家知道這所大學的人不多,我們的眼光永遠向美國看,可是去過這所大學參觀的人都佩服那裡教授們不僅在理論上極有功夫,也和工業界有密切的來往,絕非紙上談兵之士。
大陸另外投資的一家公司是德國的KUKA,這家公司是做工業用機器人的。要做機器人並不是太難的事,可是要做得非常精密卻又難如登天,因為我們常常要將一個零件用機械手臂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速度要極快,路徑要極為準確,最難的是煞車以後停的地方不能有任何的差錯。
在這裡不妨談工具機。全世界的工具機可以分三級,日本和德國是第一級,台灣、韓國、義大利、西班牙是第二級,中國大陸和印度是第三級。中國急於使他們的機械工業升級,所以要去德國投資這一類的公司。
我們實在該注意這些事情,希望朝野不要再多注意政治事件,而應該好好地注意國家該如何發展工業。當然,所謂工業是指精密工業。政府常常提出幾大產業,希望政府知道,這些產業如果都是普普通通的產業,對國家沒有什麼好處的。政府應該做的事是使國家有真正的精密工業,以工具機來講,應該有野心再升一級。如果我們的工業不能成為精密工業,經濟絕對不會變好,談什麼都是徒勞無功的。
彭博資訊專欄/科技老闆…快拿起電話吧
庫爾潘(TimCulpan)
該是台灣開始做交易的時候了。
荷商艾司摩爾宣布併購電子束檢測設備廠漢微科的消息,可能會讓銀行業開始垂涎,殷殷期盼接下來將有更多併購案上門。這件交易真正該達成的效果,是讓台灣企業老闆們拿起電話,打給銀行。
彭博資訊的數據顯示,就算計入漢微科這樁買賣,過去五年來台灣企業被外資併購的交易規模,也才只有140億美元。
台灣面臨的問題並非缺少優質併購標的、或缺少有收購意願的買主,而是因為這些併購標的都非常不願意被收購。當國外買家上門時,台灣企業的董事長(幾乎清一色為男性,而且是真正的大老闆)頂多只願意出售少量股票。亞洲本就不常出現敵意併購,在台灣更是少見,因此幾乎不可能出現「不請自來」的併購提議。
當董事長準備好接受被完全收購的局勢時,事業可能早已陷入衰退,而買家也所剩無幾。
這些都有先例:例如當年日本記憶體晶片製造商爾必達(Elpida)來台灣與同業商議產業結盟事宜時,茂德和力晶高層直接拒人於門外。爾必達最後被美國晶片大廠美光收購,而那幾家台灣同業之後為了償債,不得不接連出售資產,最後被迫下市。
漢微科已避免讓自己淪入這種下場;近幾季淨利表現不如過去,似乎已將漢微科的董事會逼上談判桌。
該公司在還有獲利時就已坐上談判桌,這讓他們掌握更強有力的談判籌碼。然而,漢微科還是拖了太久才談成交易,這可能被視為一大敗筆,因為比起漢微科去年5月底攀上的2,585元歷史新高價位,艾司摩爾現在的出價整整少了45%。漢微科的本益比當時飆升至58倍,而在艾司摩爾收購前,本益比已降至39倍。
漢微科併購案為台灣企業上的另外一課是,台灣企業因此發現除了中國外,還有其他買家的存在。由於相較於前總統馬英九,現任總統蔡英文可能會加強審查陸資,因此希望接到收購要約的董事長們需要將眼光看遠一點。趁一切都還來得及之前,好好看一看正是他們此刻最該做的事。
(作者Tim Culpan是彭博亞洲新聞記者/編譯謝汶均)
梅克爾會習、李 幫中德企業牽線
2016-06-14 01:43 聯合報 特派記者林庭瑤/北京報導
德國總理梅克爾昨在北京分別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大陸總理李克強會晤,習李兩人都表達對大陸獲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期盼,李克強還說,大陸不想跟歐洲打貿易戰。梅克爾則表示,此一問題需要進行更多談話和討論。
另據媒體披露,中德兩國企業在梅克爾訪問北京期間,簽署廿七點三億歐元(合新台幣九百七十八億元)的訂單。
梅克爾「帶著半個內閣及約廿名經濟界代表」十二日訪問北京,參加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
這是梅克爾的第九次訪問大陸,中國大陸是德國在歐洲之外第二大出口市場,梅此行主要是經濟議題。媒體先前猜測,中德磋商將涉及鋼鐵產能過剩、中資大規模收購德國企業等敏感話題。
習近平昨與梅克爾見面時指出,中德政府已為「中國製造二○二五」與德國「工業四點零」對接搭建平台,要引導兩國企業實現項目落地。他還希望德國及歐盟客觀看待競合關係,妥善解決中歐貿易糾紛,如期履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十五條義務,促進中歐經貿關係健康發展。
梅克爾表示,德方重視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十五條義務。雙方應該努力增進互信,深化經貿、金融、創新、開拓第三方市場、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簽證便利化等領域合作。
大陸總理李克強昨與梅克爾共同主持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雙方廿六個部門首長參加,簽署廿多份合作文件。中德政府磋商聯合聲明達成四十二項共識,聯合聲明提及,「德方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在南海爭議之際,雙方也在聲明中談及堅持維護海洋秩序,以及航行和飛越自由。雙方支持有關國家致力根據國際法、地區共識和雙邊協議,和平解決領土爭議和海洋權益問題。
聲明還指出,中德支持中國中車和德國西門子集團在高鐵領域展開合作;支持空中巴士公司與天津和中航工業集團推進天津空巴飛機總裝線合作;中德樂見在電動汽車創新驅動技術領域長期合作。
陸不想跟歐洲打貿易戰 梅克爾:再討論
- 梅克爾在北京分別會晤習近平、李克強,習李兩人表達大陸盼獲確認的市場經濟地位。
- 中德支持中國中車和德國西門子集團合作高鐵;梅克爾訪京期間,中德兩國企業簽署978億元協定。
據媒體披露,梅克爾訪京期間,中德兩國企業簽署27.3億歐元(合新台幣978億元)的協定。
梅克爾「帶著半個內閣」 聚焦經濟議題


歐洲議會 拒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對於大陸關切的「市場經濟地位」,梅克爾表示,有必要就世貿組織規範下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進行更多專家層級的討論。李克強則回應,與歐盟間的貿易爭端只代表貿易關係的一小部分,中國不希望發生貿易戰。
習近平昨與梅克爾見面時指出,中德兩國政府已為「中國製造2025」同德國「工業4.0」對接搭建平台,要引導兩國企業實現項目落地。希望德國及歐盟客觀看待競合關係,妥善解決中歐貿易糾紛,如期履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義務,促進中歐經貿關係健康發展。
梅克爾表示,雙方應該努力增進互信,加緊落實德國「工業4.0」同「中國製造2025」對接合作,繼續深化在經貿、金融、創新、開拓第三方市場、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簽證便利化等領域合作。德方重視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義務。
雙方26個部門首長參加 達成42項共識
根據聯合聲明,雙方在政治合作方面強調,願加強相互理解、增進政治互信,確保雙邊關係長期穩定發展。「德方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中德將深化農業、食品、網路合作
聲明指出,中德支持中國中車和德國西門子集團在高鐵領域展開合作;支持空客公司與天津和中航工業集團推進天津空客飛機總裝線合作;中德樂見在電動汽車創新驅動技術領域長期且富有成效的合作。
聲明還指出,中德將進一步深化農業和食品領域合作,推動改善高端食品市場准入狀況。雙方同意不用網路竊取商業機密,並推動制定網路空間行為規範。德國讚賞中國成為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正式成員,願同中國深化投融資合作。
人權對話 沒多少成果
梅克爾還預定14日前往東北工業城市瀋陽,參觀瀋陽故宮和工業博物館。下午,她將訪問瀋陽的BMW工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