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是全球高科技創新創業重鎮,隔著太平洋,台灣與矽谷產業界互動密切。本報矽谷特派記者吳日君深入最前線,探訪華人在矽谷的創業故事,以及新產品研發趨勢,一窺矽谷產業發展方程式。
本周的趨勢人物是智融集團旗下創投公司—智融美洲公司董事長莊人川,透過他長年在矽谷工作的經歷與觀察,對台灣科技業發展提出建言。
|
莊人川 (Ronald Chwang)
 |
智融集團旗下創投公司智融美洲公司董事長莊人川表示,結合創新與執行經驗是創業成功的兩大秘訣,若能充分運用網路擴散力建立知名度,建立品牌並不困難。至於科技業下一波新機會,將是人工智慧結合雲端資源,無論品牌或科技都將與生活緊密連結。
莊人川是南加大電機博士,曾在貝爾北電實驗室、英特爾等國際大廠工作,1984年返台在竹科創業,參與創辦國善,後來加入宏碁、創辦揚智,並接管明碁。1992年在美擔任宏碁美國總經理,並且為智融集團在美國建立創投事業,是華人在矽谷的超級創投戰將。
莊人川也是從海外回流、返台協助台灣科技業成長的產業菁英之一。歷經數十年科技業產生變化,從硬體開始走進網路、軟體、雲端運用,他說:「我憂心在硬體之後,台灣和矽谷並沒有深切連結。」
過去兩年,莊人川接觸到台灣想要創業的年輕一代,他說,談創業,必須有承擔風險的膽識,也需有業界經驗,其實最好的創業年紀可能是30至40歲。
他觀察,台灣有意創業的族群,多是剛從學校畢業有創意的年輕人,可惜實作經驗較少,缺乏實際了解市場需求及公司整體財務規劃。
但是較有業界經驗、已在企業任職人士則創業意願低。矽谷成功的創業,多能結合創新與執行經驗,這也是台灣與矽谷創業文化有差距之處。
台灣創業者大多先以台灣市場做規劃,再帶到中國大陸或全球其他地區,莊人川認為,有強烈地域性產品或需如此,但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創新,必須在世界市場競爭、思維觀念統籌更需以國際世界為舞台,「台灣產業結構的問題是,過去產品多利用間接行銷管道,或以OEM賣到最終客戶,對使用者反應與取向敏感不足,成為創造突破性產品的障礙」。
談品牌行銷,莊人川指出,過去五年,全球消費行為傾向透過網路蒐取資訊或直購,耗資龐大的廣告,反不如客戶在網路褒貶或評價影響力,了解客戶、維護產品品質,研發超越客戶想像需求便利來打動客戶的心,用網路擴散力建立知名度。
他以美國科技公司Pebble先前開發的智慧手表為例,兩年前只是想在群眾募資網站「Kickstarter.com」試賣,沒想到一個月內就有6萬名客戶下單約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3億元),因為,產品對了,預售產品訂金就足以讓公司開始生產產品,解決資金問題。
莊人川認為:「現在的環境做品牌可能沒有想像中困難,重點是能否抓住客戶需求。」
宏碁未來發展品牌也更需要抓住客戶和消費者需要,與客戶緊密連結,才有機會讓品牌成功。
「Google在過去一年併購多家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品初創公司,可預見此矽谷未來科技產業走向之一」。
莊人川指出,智慧家庭概念市場剛開始,未來將結合無線通訊、電腦、人工智慧、資訊雲端等與機器人功能等複雜技術,以簡易的方式讓消費者在生活便利、健康照顧到最新境界。
他認為,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運籌有許多優勢,包括職業道德、人才培育、先進技術研發與靈敏產業鏈,可開始架構新產業整體藍圖,也希望能夠加強台灣與矽谷緊密結合,能夠將矽谷創新創業思維帶回台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