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開發金-凱基證券

開發金 擬優退優離逾百人

開發金控擬推出新的優退優離方案,加強人力汰換,同時為日後合併凱基證券預留人力調配空間,預計規模將達百人以上。這是開發金繼2008年金融海嘯推出兩波優退優離後,3年多來最大規模的精簡人力方案,開發金預期優退優離後,可將人力進一步年輕化,並促進未來整併後的企業文化融合度。在2008年、2009年的二次優退優離後,開發金旗下開發工銀的員工數已減至600人以下,大華證減到一千多人,再加上其他轉投資,開發金的集團總員工數,遠低於其他金控。此外,過去2次優退優離是因應金融海嘯,當時不少金控同業都有相同做法,但近來並無其他金控推行精簡人力的大動作,開發金再推優退優離方案,引起市場關注。據了解,開發金提出優退優離方案,已提報董事會討論通過,適用資格分為年資5年、10年、15年以上三種等級,再搭配年齡限制等;條件是可領2n(n為工作年資)再加計10個月以內的優退優離金,預估優退優離人數將可達上百人。開發金高層表示,開發金此次推出的優退優離案,適用範圍包括大華證、開發工銀在內的整個集團。正常的人力汰換,是企業每隔一段時間就應檢視推動的,若評估有需求的話就會辦理。開發金控發言人張立人對此表示,董事會通過優退優離方案僅是授權,詳細的方案以及何時實施、具體的預定優退優離員額目標與總金額預算等,目前尚未底定,他並不清楚。據指出,凱基證加計轉投資期貨、投信與海外事業,合計員工數達到逾4,500人,約開發金控集團總員工數的2.6倍多。未來凱基證併入開發金成為百分百控股的子公司後,凱基證部分高階主管與業務單位幹部,可能調派金控、工銀。因此開發金希望藉由辦理優退優離方案,維持人力的新陳代謝,讓組織更年輕化、更有活力,且逐步達到企業文化融合一統的目標。
【2012/08/1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開發金 擬優退優離逾百人 | 金融要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7301014.shtml#ixzz23lOPJb2U
Power By udn.com
開發工銀轉型 想併萬泰銀

國內兩大工業銀行聯袂向金管會爭取轉型,金管會擬政策鼓勵工銀透過合併商業銀行模式轉型。據悉,旗下擁有最大工銀的開發金控,若要併購商銀,將以萬泰銀為首選。工業銀行發展受限,為尋找轉型,開發金董事長陳木在與台灣工銀董事長駱錦明將聯袂拜會金管會主委陳裕璋,時程尚在安排。日前兩家工銀的幕僚人員已以書面向金管會爭取業務鬆綁,包括放寬存貸、外匯業務承作客戶範圍擴及企業戶的大股東個人,以及放寬創投及銀行員工兼任限制等。金管會銀行局高層表示,工業銀行收受存款對象限於相關法人,是銀行法明文規定,工業銀行與商業銀行屬性不同,業務原本就應有所區隔。至於工銀有意申請轉型為商銀,銀行局高層表示,商業銀行執照已多年未發,工銀若有意轉型,可與商業銀行合併。之前交通銀行與中國國際商銀行合併後,可以經營商業銀行業務,就是例子。開發金高層表示,金管會若政策同意讓工銀尋兆豐銀模式,會在兼顧股東權益、經營綜效等原則下,尋找好的商銀收購機會。不過,不會為併而併,目前登陸投資包括私募基金募集管理、直接投資、融資租賃等,都積極進行,併購商銀無須操之過急。過去開發金一度想趁海嘯時收購美國的商銀,同時評估併購國內商銀,包括萬泰銀在內,因開發工銀持有萬泰銀股權近12%,是萬泰銀大股東,僅次於私募基金SAC與奇異資融。萬泰銀業務偏重消金,與只做企金的工銀互補性高,且規模不大,併購複雜度低,加上開發金多位高階主管與國外私募基金熟稔,要談也方便。開發金高層指出,工銀擴增存款的成本比商銀高,「工銀1塊錢資本只能做5塊錢的生意,商銀1塊錢卻可以做12塊錢的生意」,造成資本運用效益遜於商銀,業務單位也經常對工銀的限制多所抱怨。以開發的條件,目前第1類資本適足率高達20%,且核心的直接投資業務有厚實基礎,併購商銀的評估,要等到金管會明確訂出遊戲規則後再進行。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2/08/2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開發工銀轉型 想併萬泰銀 | 金融要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7306241.shtml#ixzz242pzYCXF
Power By udn.com

觀察站/複製成功模式 開發金戰力升級

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即將建立,國內將開放人民幣業務,加上登陸發展擴大版圖與獲利,都是促使工業銀行亟思轉型的壓力與誘因。開發金的獲利結構,一向以直接投資為主,全球資本市場與景氣波動,對開發金影響甚鉅,要提高穩定的手續費收益貢獻,就要靠企業金融與資產管理等加值服務,但這部分業務拓展又受到工銀先天限制。未來國內開放人民幣業務後,可能更凸顯工銀吸收存款成本高於商銀的劣勢,且工銀登陸也會因大陸沒有工銀而受影響。台灣工銀申設天津辦事處未來規劃直接申設子行,就因不是商業銀行而增加變數。以開發金的條件,大華證與凱基證合併後,穩坐市占率亞軍,在資產管理、投資銀行業務都有很大效益,未來若能結合商業銀行資源,再加上證券資源,加乘效果可期。兆豐銀前身為交通銀行與中國商銀二合一,而交通銀行也是以創投、直接投資為主,在金管會支持下,透過中國商銀吸收合併交銀,讓交銀轉型為商業銀行,既有的長期投資部位劃歸兆豐銀投資部,維持其大部位的投資操作,因而將兆豐銀打造成特殊的商銀與企金業務大行,投資、籌資與放款企業理財服務一條鞭。開發金希望能複製兆豐銀模式,打造成另一家具競爭力的綜合性銀行。
【2012/08/2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觀察站/複製成功模式 開發金戰力升級 | 金融要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7306243.shtml#ixzz242qGVN9D
Power By udn.com

併凱基證分三階段 開發金:明年完成證券業務整合


記者楊伶雯/台北報導
開發金控5日舉辦法人說明會,針對今年2月首次法說會提出的「五大成長策略要素」進行各事業群的業務報告及業務展望,對外界關注收購凱基證券後的業務發展,總經理楊文鈞表示,將在2013年完成證券業務整合,預計2014年可進一步全面整合開發金控各項業務,發揮業務綜效。
楊文鈞指出,成功收購凱基證券是「擴大營運規模」的具體成效,收購凱基證券將以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為使凱基證券成為開發金成員,將於9月28日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股份轉換案,通過後將向金管會申請依股份轉換方式使凱基證券成為100%子公司。
第二階段則預計在明年達成證券業務的整合,完成凱基證券與大華證券的合併及旗下子公司的整併工作。第三階段將在2014年以後進行,目標是進行開發金各業務全面整合,以發揮業務綜效為目標。
開發金指出,將以「五大成長策略要素」作為業務推展重點策略,分別是擴展中國大陸業務、增加經常性收入、風險控管及資產活化、擴大營運規模及導入新產品等。
在「擴展中國大陸業務」方面,直接投資華開 (福建) 股權投資基金,將在第4季完成首輪關帳,資金人民幣10億元將全數到位;另外,今年5月與昆山市創業控股簽署合作備忘錄,期望合作建構產業金融服務平台,第一步要成立人民幣10億元股權投資基金。
開發金說,企業金融事業群在中國大陸最具體的成績則是今年4月昆山成立的租賃子公司。除開始運作外,截至2012年8月底,撥款達人民幣2800萬元、總核准額度為人民幣1.5億元。預計未來3-5年內增設5-10個營業據點。
在「增加經常性收入」項目則有明顯成長,經常性收入從2011年第2季的6.6億元, 到2012年第2季的10.3億元,年增長55.7%。「風險控管」則從決策架構、流程強化及交易策略三大方向進行,金融市場事業群今年第1季獲利2.1億元及第2季獲利2億元。
開發金強調,企業金融業務在「導入新產品」發展策略中,成功引入新產品並獲提升獲利,內容包括貿易金融 (Trade finance)及商人銀行 (Merchant banking)。在貿易金融部份,與中國大陸金融同業往來海外代付業務累積2012年前7 個月承做金額約新臺幣97億元;商人銀行部份,截至2012年7月底,收購融資(Leveraged Buyout) 承作金額共0.92億美元。
企業金融業務部分,淨利息收入及淨手績費收入在2011年第2季為2.83億元,在2012年第2季大幅提高為3.77億元;其中淨手績費收入來源多樣化,包括TMU(金融商品行銷)、財務顧問、聯貸及信託等業務。另外,持續改善淨利差,淨利差從2011年第3季96個基本點大幅提高到2012第2季111個基本點。
開發金8月自結獲利5.87億元,累計1-8月稅後淨利40.19億元,每股盈餘0.32元。8月獲利較去年同期增加,除因子公司開發工銀獲利平穩成長,收購凱基證券擴大經紀業務市占規模及投資操作收益也有貢獻

開發金西進 鎖定華東華南

 


工商時報【記者楊筱筠、陳欣文╱台北報導】
開發金控昨(5)日舉行併購凱基證券後首場法說會,開發金總經理楊文鈞指出,開發金6檔直接投資基金將於2014年全數到位,總規模上看新台幣780億元;開發金也已展開「五大成長」計畫,大陸地區將鎖定華南與華東兩大板塊為跳板。
楊文鈞指出,開發金大陸業務包括租賃、直接投資、證券,其中租賃期望未來3~5年可增設5~10個營業據點,並在今年底及明年分別撥款人民幣4億元與20億元。
直接投資部分,開發工銀已完成募集首檔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基金規模人民幣20億元,首輪人民幣10億元資金已全數到位,未來也將在華東與華北募集規模人民幣20億元的股權投資基金,其中華東部分已展開募集。
除了在大陸募集資金,開發工銀也在台灣募集文創價值創業投資基金,基金規模超過新台幣15億元,目前到位資金已超過88%,估計很快就會達陣。開發金也將募集生醫創投基金,規模同樣是新台幣15億元,擬於年底前開始募集。
開發金控昨天也同步公布8月獲利,單月自結獲利5.87億元,前8月稅後純益40.19億元,每股稅後EPS為0.32元,上半年總資產已擴大至4,867億元。
展望明年景氣,楊文鈞指出,台灣出口狀況到今年底以前都不會太好,明年景氣則仍須看海外況狀,唯一的好消息是「大家都已在看壞」,顯示距底部可能不遠了。
開發金在大中華區的直接投資業務投資組合最近也出現變化,目前已調降光電、太陽能、電信的比重,但調高生技醫療比重。
楊文鈞指出,若金管會開放國內外匯指定銀行(DBU)人民幣放款業務,估計明年相關獲利將占開發金企金獲利貢獻的1成左右。
至於是否考慮併購國內的商業銀行,楊文鈞指出,工銀轉型「勢在必行」,但將持續與金管會討論轉型方案。

開發金法說聚焦證券版圖整併


開發金總經理楊文鈞將在5日主持法說,市場將聚焦購併效益及大中華布局。董孟航攝

【林潔禎、陳瑩欣╱台北報導】金融股最後一波法說預計在開發金(2883)與永豐金(2890)本周三同步登場後暫告一段落。由於兩岸才剛簽下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法人關切積極拓展人民幣業務的永豐金,未來將如何規劃;凱基證將首度參與法說會說明版圖進展,旗下轉朝商銀發展的開金工銀,料也是外界追問焦點。

凱基證券將首度出席

在開發金法說中,凱基證總經理丁紹曾將首度出席說明證券業務,由於元大金(2885)併寶來證、復華證等公司時皆有減資動作,市場預估開發金子公司大華證與凱基證整併完後將帶來逾百億元減資款。
開發金副總張立人表示,本次法說會主要檢視2月法說會時的多項業務,包括登陸租賃、購併證券拓展版圖及大中華布局等,將有詳細說明。
據了解,最快今年底可完成大華證與凱基證整併事宜,開發金在擴張國內證券版圖規劃將先告一段落,未來大華證與凱基證正式合併後可望有百億元閒置資金,將全數回歸開發金,但受新會計準則上路影響,開發金手中現金多半以強化公司財務結構為主,預料不配發股息股利。
 

開發金 打造最強券商


開發金控、凱基證券上周五(928日)股東臨時會通過雙方換股合併案,開發金旗下大華證券與凱基證券雙邊整併工作加速進行,開發金內部預估,證券二合一可望提前到明年第2季中完成,打造證券部門成為市場最強的券商。

開發金今年6月採公開收購方式取得凱基證券81.7%股權,凱基證已是開發金子公司,928日股東臨時會是就剩餘股權討論轉換,換股條件與前次公開收購條件相當,但考量凱基證券已發放每股0.4元現金股息,因此調整轉換對價條件為每1股凱基證券股支付現金5.1元及開發金股份1.2股,換股後開發金將持有凱基證100%股權。股份轉換基準日暫定為1021月底前,實際日期將待金管會核准、雙方董事會再協議訂定。
開發金已成立專責證券整併相關委員會,由開發金、大華證與凱基證三方高層組成,兩家證券相同部門已展開內部競爭與合作,以建立日後合併的共事默契,需要決策階層決定的事宜,就會提到委員會定奪。
凱基證與大華證整併後,並非每項業務的市占率都是業界第一,但開發金希望在獲利上能有最好的表現,不是最大、卻是最強的券商。
開發金規劃,未來證券整併,要持續朝區域性投資銀行的目標前進,並提升各項業務手續費收入與融資利息收益等穩定性收入,整合大中華區與泰國業務平台,研發建構區域型金融商品,並與開發工銀的的直接投資、企業金融與金融交易等業務合作。
尤其交叉銷售商品部分,包括區域併購、財顧與資本市場籌資、企業戶法說與私募撮合交易、財管商品及結構型商品設計部分,都要結合上游開發工銀投資戶、授信戶及其股東與經營階層,和中下游證券部門的各項相關業務單位資源,進行交叉銷售、共同行銷。
開發金積極登陸,證券整併後可利用開發工銀的大陸布局、資金規模、技術經驗及人才等資源,伺機進入大陸證券市場,爭取與大陸金融機構策略合作的機會,加以開發工銀在直接投資及企業金融業務,橫跨8大主要產業及多個國家,可與證券端台灣、香港、泰國及新加坡等區域平台交叉銷售以提升經營效益。
2012/10/01 經濟日報】
凱基、大華證整併上發條 優先拚獲利
開發金控旗下證券子公司凱基與大華,整併上緊發條,凱基證董事長魏寶生與大華證董事長許道義,肩負未來雙邊經營團隊相互融合的重任,兩人均強調,現階段沒有任何精簡人力、裁員規劃,以業務與獲利為先,未來整併也不會區分來自哪家公司,專業表現勝於一切。
開發金與凱基證928日已通過股份轉換合併案,明年1月底前凱基證將納為開發金100%持股子公司,明年第2季中凱基證與大華證二合一,兩家券商轉投資的期貨、投顧與海外轉投資等事業也要合併。以下為專訪魏寶生、許道義紀要:
問:凱基證與大華證準備合併的優先事務為何?
魏寶生答(以下簡稱魏):股東會已通過要合併,現在最重要的是各項業務持續推動,不受合併影響,最重要的是所有同仁要建立正確觀念,不要分彼此,不要說你是凱基的、我是大華的,因為合併後就只有一家公司,我一有機會就向部門主管與同仁表達,一定要有開放的觀念面對公司的整併。
許道義答(以下簡稱許):兩家公司的部門都有重疊,合併前,兩家公司相關部門會先進行內部的良性競爭,做為日後公司合併後,部門人力整合的基礎,現階段沒有任何精簡人力的措施。
目前兩家公司相同部門也會自行交流,除了內部良性競爭外,未來也要有合作默契,這樣可避免因競爭而影響業務爭取與利潤空間。
問:除了相同業務部門相互競爭,還有何交流?
魏:凱基證有個很好的傳統,就是慢速壘球競賽,10月底前就會舉行,凱基證北、中、南各區都組成壘球隊,我已邀請開發金控與大華證券,這次也要組隊來參加慢速壘球賽,給彼此熟悉、相互聯誼的機會。
問:兩家公司即將合併,人力方面有何規劃?
魏:現在沒有考慮這件事情,沒有說哪個部門人太多要精簡,不希望影響同仁工作情緒。
許:人力規劃是個重要議題,現階段還沒有談到,重要的是維持部門績效表現,相互競合,如果評估有人力調整的需求,也要等到合併以後再說。
2012/10/01 經濟日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光泉-家族分家

看到黃律師寫到光泉分家的文章, 也在網路上找了相關文章... 黃日燦看併購/光泉家族 走到分道揚鑣 【經濟日報╱黃日燦】 2012.08.02 03:18 am 光泉第一代創始人汪水泉發跡於台北市迪化街城隍廟口,1956年成立光泉牧場,以自產自銷鮮乳起家。1974年光泉牧場改組成股份有限公司,由汪家第二代三兄弟分工合作,長子汪金來執掌生產製造,次子汪來金主持財務,三子汪圳泉則負責業務推展。由於汪家重視家族團結,因此光泉集團旗下的光泉牧場、萊爾富、光泉食品及光泉生技,都由三兄弟每房各占三分之一股權。 後來,因為汪金來和汪來金去世,他們兩房的股權分別由汪金來長子汪賜發和汪來金長子汪林祥領銜代表。第二代的汪圳泉擔任光泉食品董事長和光泉牧場總經理,第三代的汪賜發擔任光泉牧場董事長,另一位第三代的汪林祥則擔任萊爾富董事長,形成叔侄共治的局面。雖然各房股權相當,但基於家族輩分倫理的關係,叔叔輩的汪圳泉在集團經營上享有較大的發言權。 兩代經營理念歧異 不過,叔侄三人長年來對萊爾富的經營理念看法歧異。叔叔汪圳泉站在光泉集團製造業的本位,認為萊爾富通路應該優先為集團產品服務,並反對萊爾富公開發行;兩位侄子汪錫發和汪林祥則看好通路的價值,認為萊爾富應該以消費者為尊,提供最佳產品服務並積極對外拓展據點。 2001年萊爾富首度轉虧為盈,汪圳泉卻無預警地在集團春酒宴會上宣布一批「空降部隊」名單進駐萊爾富,試圖掌握萊爾富經營權,引起汪賜發和汪林祥的不滿和抵制。2003年6月20日,汪圳泉突然以萊爾富債權人身分向台北地方法院提出萊爾富破產聲請,使得光泉家族叔侄的矛盾衝突白熱化,不但引起社會矚目,更讓萊爾富的加盟店、供應商和消費者擔心不已。 萊爾富成立於1989年,因汪圳泉反對公司對外公開發行,資本額一直維持新台幣1.98億元,低於當時強制公開發行門檻的2億元。當萊爾富有資金需求時,就向股東汪圳泉、汪賜發與汪林祥或集團龍頭光泉牧場借款支應。長年累積後,萊爾富資本額不足2億元,負債卻逾28億元,表面上確有資產不足以償債之虞,符合破產聲請的法定要件。 以債作股緊急增資 公司法在2001年11月修正廢除強制公開發行制度後,即使公司資本額超過2億元也無需公開發行。有鑒於此,萊爾富於2003年6月13日召開的董事會,即已提案以增資方式調整改善公司資本結構,但因汪圳泉缺席,其他董事並未強行通過增資提...

張榮發遺囑_長榮集團接班爭議..大房. 二房..

集團聲明 透露家族不滿 但稍晚長榮集團透過LINE回應媒體表示,「對張國煒個人逕行片面宣布升任長榮集團總裁…並將私密遺囑內容公諸於世,殊屬遺憾」。記者進一步詢問是否為大房長子張國華授意,集團並未否認,間接證實。 長榮航空昨天下午發布內部公告,內文指「奉總裁遺囑,自二○一六年二月十八日起,原長榮集團副總裁張國煒,職務升任為長榮集團總裁兼任長榮航空董事長,管理全集團國內外各公司一切事務。」 存款股票不動產 都給張國煒 晚間七時左右,媒體更曝光一份張榮發於二○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親筆寫下的遺囑,部分曝光的內文寫道「本人之存款及股票,全部由四子張國煒單獨繼承;不動產全部由四子張國煒單獨繼承」。 遺囑要眾子女和睦相處 並於遺囑最後提到,「願眾子女皆能和睦相處、互相照顧」;「百年之後的未來接班人為:四子張國煒接任集團總裁」。 囑副總裁們輔佐順利接任 張榮發並指定集團副總裁柯麗卿等四人擔任遺囑執行人。「所有副總裁們要一起共同協助,讓四子張國煒能順利接任集團總裁。」 遺囑二○一四年十二月立的 記者晚間致電長榮集團求證,長榮集團並未正式發布新聞稿,只透過LINE回應,指張榮發確實在二○一四年十二月立有遺囑,指定由張國煒擔任集團總裁;唯其他繼承人現仍在協商,希望要秉持公司治理原則,經營各公司,以確保集團永續經營,並會於完成相關程序後再對外說明。 集團:其他繼承人還在協商 長榮集團於回應中指出,對張國煒個人逕行片面宣布升任長榮集團總裁兼任長榮航空董事長乙事,並將私密遺囑內容公諸於世,殊屬遺憾。 對於集團回應為何使用「遺憾」等措辭,長榮集團發言人聶國維僅說,「其他繼承人還在協商」,不願進一步解釋。 長榮接班安排…早有預兆 2016-02-19 02:15 經濟日報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遺囑昨(18)日曝光,由於張榮發後期皆由二房李玉美負責照料,兩人並於2014年登記結婚,與立遺囑的時間點吻合。 時間倒帶回到2014年中,大房張林金枝2013年離世後,平日生活起居由李玉美負責照料,張榮發於是召集子女宣布,決定將李玉美扶正,雙方後來辦理戶政登記結婚。 對照長榮集團昨天證實,張榮發確實於2014年12月...

荷商艾司摩爾(ASML)收購漢民_瑞信總經理邱慧平疑涉內線交易

想起以前在投資銀行工作時, 常常也會有還到內線的情形 常想買股票, 又不敢....我還是有職業道德而且膽小的人 但每次同事又換高級進口新車時,  總忍不住覺得每個人"心中的那條線"標準"不太一樣.. --------------------------------------------------------------------------------------------------------------------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 8日電)委辦荷商艾司摩爾(ASML)收購上櫃公司漢民微測案的瑞士信貸總經理邱慧平疑涉內線交易,瑞士信貸表示,不回應此事。邱慧平的職位是否將遭撤換,仍不得而知。 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接獲檢舉指出, ASML在民國104年間,欲收購漢民微測公司, 委一家財顧公司洽談; 但財顧公司的邱姓女子卻在105年5月24日至6月15日間,陸續以家人為人頭買進漢民微測股票,涉嫌違反證交法的內線交易罪,初估擬制性獲利逾2100萬元。 檢方漏夜偵訊後,今天凌晨依違反證券交易法,諭令邱慧平以新台幣500萬元交保; 邱的丈夫許耀仁則被檢察官諭令600萬元交保,2人均限制出境出海。 針對邱慧平疑涉內線交易,瑞士信貸表示,不回應此事。邱慧平的台灣區總經理職位是否將遭撤換,仍不得而知。1060308 邱慧平薪高又聰慧 為何要冒險? 分享 留言 列印 A- A+ 2017-03-08 10:03中央社 台北 8日電 瑞士信貸台灣區總經理邱慧平。 報系資料照 瑞信總經理邱慧平疑涉內線交易,台北地檢署以新台幣500萬交保,震驚各界,業界傳出邱慧平年薪至少新台幣千萬起跳,甚至可能高達3千萬,不敢相信為何要冒險? 委辦荷商艾司摩爾(ASML)收購上櫃公司漢民微測案的瑞信總經理邱慧平疑涉內線交易,檢調前往搜索約談。台北地檢署複訊後,依違反證券交易法,諭令邱慧平以新台幣500萬交保,震驚外資金融圈。 不願具名的國內券商分析師坦言,昨日看到消息相當意外,邱慧平人真的美,若以外資圈台灣區總經理職位推算,年薪上看新台幣1千萬到2千萬元,薪水這麼高實在沒有必要這樣做。 外資圈更透露,曾與邱慧平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