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中藥九廠改名「廣州羊城藥廠」。1992年轉制成為以國家股為主體的股份制企業,改名「廣州羊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羊城藥業的母公司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在1997年重組資產,羊城藥業和廣藥集團的其他幾家企業與機構共同成立了廣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發行H股(港交所:0874)上市,並於2001年增發A股(上交所:600332)在上海上市。
1995年,廣藥將紅罐王老吉生產銷售權租給了香港鴻道集團有限公司,自此,鴻道集團旗下的杭州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開始生產紅罐王老吉。廣藥自己則生產綠色利樂包裝的王老吉。[4]
1997年2月13日,廣州羊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王老吉食品飲料分公司與香港鴻道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簽訂了商標許可使用合同,鴻道集團獲准在大陸使用「王老吉」商標生產銷售紅色紙包裝及紅色易拉罐裝涼茶飲料權,由香港王老吉後人提供配方。[5]2000年雙方再次簽署合同,規定鴻道集團使用「王老吉」商標權利有效期至2010年5月2日截止。[4]2002和2003年,鴻道和廣藥又簽署了兩份補充協議,將租賃期限分別延長至2013和2020年。[4]
2002年,廣藥亦從王澤邦傳人、香港及海外的「王老吉」商標所有者王健儀手中獲得10年的王老吉「海外商標使用權」。[6]2004年3月4日羊城藥業更名為「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1月,王健儀任董事長的香港同興藥業入股王老吉藥業,與廣州醫藥並列為第一大股東。[7][6]
2005年,廣州醫藥集團的總經理李益民因受賄而入獄,他於兩次補充協議簽訂前收受了鴻道集團總裁陳鴻道總共300萬港幣的賄賂。[8]
鴻道旗下加多寶公司使用「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廣告語,對王老吉在大陸的推廣做出了很大貢獻。加多寶的紅罐王老吉在2004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人民幣,同年廣藥的綠盒裝銷售額僅為8000萬元。2008年,紅罐裝銷售突破100億元。[9]2002至2009連續8年間,王老吉涼茶的年均增長率達到96%。[10]2007年至2009年,紅罐王老吉連續三年在中國大陸罐裝飲料市場銷量第一。[5]
王老吉的品牌,在2006年的「中華老字號品牌價值百強榜」中排行第五,品牌價值達22.44億元人民幣。[11]同年,包括王老吉在內的18個涼茶品牌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2]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加多寶捐款1億元。[9]2009年2月18日,加多寶的王老吉成為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高級合作夥伴,知情人士估計贊助費至少達2億元人民幣。[13]
2011年4月,廣藥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提出關於「王老吉」商標的仲裁申請,主張2002和2003年的補充協議因當事人行賄受賄而無效。2011年12月,該案進入仲裁程序。2012年5月9日,仲裁委員會發出仲裁結果,認為兩份補充協議均無效,之前有效的合同於2010年5月2日過期,因而鴻道旗下加多寶公司在此日期後已無權使用「王老吉」商標。[14]
自2011年起,加多寶公司出品的紅罐已逐步改名,2011年至2012年5月的紅罐產品印著「加多寶出品王老吉」,2012年5月之後徹底改名為「加多寶」。
商標爭議的仲裁結果出來幾天之後,廣藥也發布了他們自己的紅罐王老吉。[15]
2011年之後,王健儀公開批評廣藥,支持加多寶。
Data sourece- Wiki(2012/8/10)
王老吉紅綠爭奪戰余波不斷 誰將漁人得利
2012年05月29日 15:2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綜合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怕上火,喝王老吉”已響徹中國大江南北,成為家喻戶曉、人盡皆知的口頭禪。價值1080億元的中國第一商標——“王老吉”,商標之爭2011年12月29日在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開庭審理。2012年5月11日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鴻道集團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廣藥獲“王老吉”商標使用權。本該落幕的紅綠王老吉爭奪戰,卻波瀾不止,加多寶不服上訴、廣藥索賠等相繼上演。到底這場爭奪戰誰才是最終的獲勝者?廣藥?加多寶?或是漁人得利?
王老吉紅綠爭奪戰 余波不斷
“王老吉商標”案進入仲裁歸屬落地
2003年“怕上火喝王老吉”紅遍大江南北,2007年超越可口可樂,成為“中國第一罐”。2011年,紅罐王老吉銷售收入高達160億元。 只付520萬權利金
2011年4月廣藥遞交“王老吉商標”仲裁申請;2011年12月“王老吉商標”案進入仲裁程式;
2012年5月11日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廣藥集團與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簽訂的《“王老吉”商標許可補充協議》和《關于“王老吉”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的補充協議》無效,鴻道集團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這也代表著,2010年5月至今市面上所售的紅罐王老吉,均屬於侵權產品,廣藥集團有權對損失進行追索。中國商標第一案廣州藥業與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關於王老吉商標的糾紛就此落幕。詳細···
王老吉之爭紛擾難斷
外界本以為王老吉商標之爭已塵埃落定,但上週五廣藥集團卻突然發表措辭強硬的聲明,稱“有企業惡意對外散佈‘紅罐王老吉更名’的虛假資訊”,矛頭直指加多寶。加多寶也不甘示弱,昨天也發出聲明“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依法不得申請執行裁決”。
更有甚者,廣藥和加多寶今天繼續交鋒———分別在廣州和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雙雙緊扣“王老吉”主題,“王老吉”品牌之爭再度升溫。詳細···
廣藥指"紅罐王老吉更名"為虛假資訊
繼21日公佈“王老吉”涼茶發展戰略規劃後,廣藥集團25日在廣州發表措辭強硬的聲明,稱“有企業惡意對外散佈‘紅罐王老吉更名’的虛假資訊”,將矛頭直指加多寶。
廣藥集團與香港鴻道集團的“王老吉”商標之爭歷經數年,因商標價值超千億元人民幣而被稱為“中國第一商標案”。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近日作出裁決,廣藥勝訴,鴻道集糰子公司加多寶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
隨後不久,加多寶方面宣佈原紅罐“王老吉”涼茶改名為“加多寶”涼茶,並對外展示了去掉“王老吉”字樣的紅罐新包裝。詳細···
紅罐王老吉在售廣藥稱侵權
記者上午在好鄰居等超市看到,一面印有王老吉,另一面印有加多寶的罐裝和瓶裝飲料仍在銷售。而加多寶也並沒有明確在售、仍舊印有“王老吉”字樣的飲料如何處理。
而廣藥在聲明中稱,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未經廣藥集團授權的各種紅罐王老吉和紅瓶王老吉涼茶產品,均屬於侵權商品,任何企業和個人銷售上述產品將構成商標侵權行為,廣藥集團保留追究相關侵權方法律責任的權利。詳細···
加多寶上訴獲立案
就在一邊推出改名後的“加多寶涼茶”的同時,加多寶似乎並沒有像外界認為的那樣會“去王老吉化”。5月27日,加多寶的一紙聲明,又將王老吉品牌的去向化為懸念。
加多寶聲明稱:“鴻道(集團)有限公司不服該裁決,並以該裁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為由,于2012年5月17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撤銷該裁決的申請。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亦已依法立案,案號為:(2012)一中民特字第7160號。按《仲裁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當一方當事人申請撤銷裁決時,人民法院應當中止另一方當事人申請執行裁決。現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已受理鴻道(集團)有限公司撤銷裁決申請,因此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依法不得申請執行裁決。”
王老吉之爭再升級 加多寶涼茶上市廣藥索賠75億
上午,廣藥集團舉行王老吉商標授權儀式,明確將紅罐和紅瓶王老吉的生產經營權授予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同時廣藥集團也首次公佈預估的索賠金額,直指鴻道集團兩年多來經營王老吉所獲得利潤75億元為“非法所得”,將以此作為索賠依據。
下午,加多寶集團在北京舉行自有品牌“加多寶”涼茶全國上市啟動儀式,欲全面加速以自有品牌產品替代原“王老吉”產品。為力證其“係出名門”,還搬來“王老吉”傳人王健儀助陣。王健儀錶示,該家族獨有的王老吉正宗涼茶祖傳秘方獨家授權加多寶集團。詳細···
加多寶與廣藥大戰三回合的武器 秘方戰
在加多寶、廣藥兩大陣營對“仲裁結果”互相叫板的同時,雙方對涼茶秘方的口水大戰一直未曾停歇。此前,廣藥和加多寶的說明會都搬出與涼茶始祖王澤邦的淵源,力圖傳遞自己才是“正宗涼茶”的信號,昨天加多寶發佈會的壓軸環節則請出了“涼茶始祖”王澤邦的第五代玄孫王健儀“坐鎮”。
法律戰
面對廣藥的指責,昨天加多寶集團傳播部高級經理岑苛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加多寶已于5月17日向北京一中院提起撤銷王老吉商標裁決的申請,已獲得立案,“加多寶沒有必要理會廣藥的索賠要求”。
對於加多寶提出申請撤銷仲裁上訴的消息,廣藥方面表示,目前集團未收到任何停止執行仲裁的通知,也相信仲裁的結果不會改變。而對於加多寶之前生產的紅色罐裝及紅色瓶裝王老吉涼茶仍在銷售這一行為,廣藥集團表示,這些涼茶屬“侵權商品”,某些企業對外散佈“紅罐王老吉更名”的虛假資訊對王老吉品牌造成了損害,廣藥保留追究相關侵權責任的權利。
渠道戰
與在其他方面的交鋒不同,加多寶和廣藥對銷售渠道的爭奪則十分“隱秘”,雙方各自籠絡經銷商。
昨天,加多寶在北京宣佈正式啟動加多寶涼茶的上市啟動儀式,這也意味著,從昨天起印有加多寶字樣的涼茶將在全國全面鋪貨。記者在現場看到,發佈會的一大半時間留給了經銷商,來自全國的經銷商身穿統一紅色衣服逐個上臺,表示對再創加多寶奇跡的信心。除此之外,來自世紀聯華、中糧集團的渠道商也出現在啟動儀式上。詳細···
質疑
廣藥擬下月推出紅罐涼茶 王老吉能否再續輝煌
“今年王老吉的銷售額預計能達到多少?”面對媒體共同的追問,廣藥集團似乎略欠信心。陳志釗表示,涉及產品換代問題,充分考慮產能和生產組織,今年幾十億元的銷售目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另據了解,今年綠盒裝王老吉的年銷售任務是25億元,今年前4個月,以綠盒王老吉為拳頭產品的食品實現銷售6.2億元,同比增長30%。另外一組數字則顯示,廣藥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廣州藥業2011年實現的營收是54.4億元,白雲山A的營業總收入則不到38億元,設想中王老吉的300億銷售額數倍于這兩家上市公司。如何利用五年發展超越過去十年取得的成績,顯然得打個問號。詳細···
王老吉之爭 誰勝誰輸
一場為他人做嫁衣的內鬥
廣藥和加多寶的王老吉之爭誰是最後贏家?答案是可口可樂!
這不是冷笑話。因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是歷史典故,也是商戰經驗。
從5月12日廣藥以公告方式公佈仲裁結果的10天來,關於兩家公司孰是孰非、誰贏誰輸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廣藥集團拿回了品牌,能否贏下市場?加多寶失去了商標,能否重整旗鼓?或者,這根本就是一場雙輸的戰爭。
這麼多年,廣藥其實也一直在運作王老吉涼茶,不過,真正知道綠色利樂包裝王老吉是由廣藥出品的人恐怕不多,而且一組由媒體提供的數據也表明,廣藥在對王老吉的銷售比拼中遠遠落後於加多寶。按出廠價計算,加多寶紅罐王老吉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約為160億元,而廣藥綠盒王老吉銷售額僅有19億元,兩者差距顯而易見。而這個差距也顯示廣藥對涼茶市場的把握、對品牌發展的規劃、對產品行銷的能力都存在差距。這不是消滅一個同名對手就能瞬間化解的問題。詳細···
加多寶品牌再造難 廣藥渠道是短板
11日晚,廣州藥業(600332,00874.HK)在港交所公告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廣藥集團與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簽訂的《王老吉商標許可補充協議》和《關於王老吉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的補充協議》無效,鴻道集團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品牌價值超過千億元的涼茶第一品牌“王老吉”重歸廣藥集團,紅綠之爭落幕。
加多寶不得不從頭再來,廣藥集團能否延續輝煌?品牌行銷專家普遍認為,廣藥、加多寶分手短期是“雙輸”,加多寶有渠道卻失去了品牌,廣藥有品牌卻需新建渠道。老字號“王老吉”的命運依舊未卜
看到黃律師寫到光泉分家的文章, 也在網路上找了相關文章... 黃日燦看併購/光泉家族 走到分道揚鑣 【經濟日報╱黃日燦】 2012.08.02 03:18 am 光泉第一代創始人汪水泉發跡於台北市迪化街城隍廟口,1956年成立光泉牧場,以自產自銷鮮乳起家。1974年光泉牧場改組成股份有限公司,由汪家第二代三兄弟分工合作,長子汪金來執掌生產製造,次子汪來金主持財務,三子汪圳泉則負責業務推展。由於汪家重視家族團結,因此光泉集團旗下的光泉牧場、萊爾富、光泉食品及光泉生技,都由三兄弟每房各占三分之一股權。 後來,因為汪金來和汪來金去世,他們兩房的股權分別由汪金來長子汪賜發和汪來金長子汪林祥領銜代表。第二代的汪圳泉擔任光泉食品董事長和光泉牧場總經理,第三代的汪賜發擔任光泉牧場董事長,另一位第三代的汪林祥則擔任萊爾富董事長,形成叔侄共治的局面。雖然各房股權相當,但基於家族輩分倫理的關係,叔叔輩的汪圳泉在集團經營上享有較大的發言權。 兩代經營理念歧異 不過,叔侄三人長年來對萊爾富的經營理念看法歧異。叔叔汪圳泉站在光泉集團製造業的本位,認為萊爾富通路應該優先為集團產品服務,並反對萊爾富公開發行;兩位侄子汪錫發和汪林祥則看好通路的價值,認為萊爾富應該以消費者為尊,提供最佳產品服務並積極對外拓展據點。 2001年萊爾富首度轉虧為盈,汪圳泉卻無預警地在集團春酒宴會上宣布一批「空降部隊」名單進駐萊爾富,試圖掌握萊爾富經營權,引起汪賜發和汪林祥的不滿和抵制。2003年6月20日,汪圳泉突然以萊爾富債權人身分向台北地方法院提出萊爾富破產聲請,使得光泉家族叔侄的矛盾衝突白熱化,不但引起社會矚目,更讓萊爾富的加盟店、供應商和消費者擔心不已。 萊爾富成立於1989年,因汪圳泉反對公司對外公開發行,資本額一直維持新台幣1.98億元,低於當時強制公開發行門檻的2億元。當萊爾富有資金需求時,就向股東汪圳泉、汪賜發與汪林祥或集團龍頭光泉牧場借款支應。長年累積後,萊爾富資本額不足2億元,負債卻逾28億元,表面上確有資產不足以償債之虞,符合破產聲請的法定要件。 以債作股緊急增資 公司法在2001年11月修正廢除強制公開發行制度後,即使公司資本額超過2億元也無需公開發行。有鑒於此,萊爾富於2003年6月13日召開的董事會,即已提案以增資方式調整改善公司資本結構,但因汪圳泉缺席,其他董事並未強行通過增資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