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嘖嘖-台灣版Kickstarter群眾募資平台-超有趣!!1

【Meet創業之星】嘖嘖-台灣版Kickstarter群眾募資平台

數位時代網站|撰文者:陳湘庭發表日期:2012-03-23


當你看到一個好的作品會「嘖嘖稱奇」?還是發出「嘖嘖」的聲音,然後不屑一顧?「從命名開始,打破一般既定印象,這就是創作的起點。」這是嘖嘖創辦人徐震對於網站命名發想的緣由。徐震和林能為,兩個在國外念書的大男孩,對創意、對設計有著許多想法,因緣際會將兩人兜在一塊,為的是要將所學貢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 
圖左為創辦人徐震、右為總經理林能為。(攝影/侯俊偉)
徐震稱之為「創意歸鄉計畫」,他表示,有許多台灣人在國外已經打下足夠的基礎與經驗,如果這些人願意將國外累積到的創作能量帶回台灣,對台灣的文創產業會有很大的幫助。於是在去年9月成立網站,今年2月上線,讓「嘖嘖」成為一個可以讓國外創作者進入台灣市場的跳板。
嘖嘖是一個群眾募資(crowdfunding)的創意平台,跟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資平台Kickstarter的概念類似,當你發想到一個很棒的點子,只要有創意,不管是什麼類型都可以自製文字、影片上傳到網站平台,介紹自己的創意,向網友募款,幫助這個想法能付諸實行,讓夢想成真,若達不到募資金額,將全數退款給網友。跟Kickstarter不同的是,嘖嘖的集資者必須提供「實質的回饋」給網友,不能只是放在感謝函上。徐震說,這個網站的關鍵就在於將「預購」及「網路宣傳」兩個概念的結合。
他認為,網路平台是宣傳自己最好的方式,因社群媒體的轉載,成本低廉,可以很簡單的找到讓自己曝光的機會。可是,曝光機會是否等於經濟價值?「群眾募資平台就是將資源做最直接的連結。」在這個平台上的創作者,可以直接跟顧客市場接觸,讓顧客直接決定要不要投資他,創作者用自己的產品說話,也用創意證明他有沒有所謂的市場價值。
「當一個成品尚未出現,光是點子就能募資到足夠金額,讓創意成真。」受到歐美網站Kickstarter的影響-募資已成功超過5千萬元、募款人數也突破100萬人的成功案例,同時也證明願意出資支持好點子的消費者大有人在。反觀台灣,徐震提到,嘖嘖將會仿效這樣的模式,作為創作者測試市場熱度的一個關鍵平台。
網站內容大約有30個創意點子正在評估中,目前以藝文創作、設計為主,未來希望包含更多不同的產業別、收集更多不同類型的創意,而嘖嘖就扮演著顧問的角色,媒合各類型創作者,讓不同專業領域相互激盪。例如設計可以與音樂結合、服裝可以跟飾品結合,同樣一個產品可以變化出更多不同型態的展現,「平台發揮出新型態通路的功能因此誕生。」
而嘖嘖在本週五也會舉辦群眾募資的說明會,讓大家了解「嘖嘖」的運作模式。
時間:2012/3/23(五) 20:00-21:30
地點:地下連雲文化空間
100台北市中正區連雲街4-5號
名額上限:30人
收費:免費。報名請上http://bit.ly/zeczec
 
Q.你們是如何維繫這樣的機制
在作品提案的過程中,我們親自把關、篩選、審核,另一方面透過長期與創作者密集的溝通,幫助他讓計畫具有更高的執行可能,同時也透過募資方式,讓網友的支持成為實質力量,鼓勵台灣正面創作的能量。
Q.眾多案例中有沒有難忘的特殊案例,可以跟我們分享?曾經製作過蘇打綠小情歌MV的插畫家涂皓欽,曾經在2010年出版作品集《散打》,但因金額有限無法順利進到通路,並且從最初的打版、印刷、看樣都要自己來,嘖嘖希望提供創作者一個獨立創作的平台,使創作者專注在創作上,透過嘖嘖,募集到能夠印刷和製作週邊的金額,幫助創作者的創意計畫實現。
團隊  Team
6人
公司服務 Project
發揮創意、夢想實現的群眾募資平台
成立時間 Founded Time
2012年2月
主要用戶 user
一般消費者。
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
論件計酬,公司抽成募資最終金額的5%。
為了不讓創意“胎死腹中”

首例!募資後做不出來鬧上法院,但 Kickstarter 能置身事外?

http://techorange.com/2013/01/25/kickstarter-lawsuit-neil-singh/

於 2013-01-25 12:01:55 發布
關於作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大概沒有人能像 Seth Quest 一樣體會得那麼深切。
  • 獲得 $ 3 萬 5,000 美金的計畫做不出來,支持者提告
時間拉回至 2011 年 3 月,設計師 Seth Quest 和他的夥伴 Juan Cespedes 設計了一款名為 Hanfree 的 iPad 腳架,讓使用者無論用什麼姿勢都能夠自在的操作 iPad。和許多懷抱夢想的設計師一樣,他們拍攝了一支短片,擬好了回饋給支持者的方案,然後把計畫放上募資平台 Kickstarter。
事情到這裡進行的很順利,Quest 最後募集到了 $3 萬 5,000 元美金 ,遠超過原本計畫的 $1 萬 5,000 元美金。千算萬算,但是他算不到最後產品竟無法量產,終告失敗;而且他更算不到,在 2012 年 5 月, 440 位支持者裡面有位律師 Neil Singh ,在遲遲沒拿到他所承諾的退款後,堅決地在亞利桑那州地方法院向他提出告訴。
由於 Quest 並沒有成立公司,法院判決他個人必須償還所募集的款項,最後 Quest 因為無力償還而宣告破產。
縱使 Hanfree 的支持者裡有人覺得 Neil Singh 的做法太過極端,他們相信 Quest 會想辦法完成這個計畫,或至少有誠意慢慢償還這筆錢,但是這位住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律師有他的看法。
  • 談不上「投資」,支持者只是單純想「訂購」
在與《Crowdfund Insider》 的對談裡,Singh 提到自己不過就是有一天想要找個 iPad 的腳架,在網路上逛著逛著就在 Kickstarter 上找到了 Hanfree ,在此之前他對 Kickstarter 並不了解,而看了影片裡很炫的 Hanfree 和 Quest 在回饋方案裡提到的「出資 $50 元美金,你將得到一個Hanfree」這個敘述後,Singh 認為這個價錢買一個腳架很划算,就加入了這個計畫。
(事實上,後來 Quest 又加上了運費,所以一個要價變成 $70 元美金,這點也讓 Singh 大為光火,從他得到的資料看來,產品根本沒有完成,他認為 Quest 此舉無疑是以運費為名,來籌措更多資金。)
也就是說, Singh 從來不覺得他是在「投資」,而是在「訂購」。此外,對於因為他的提告而使得 Quest 破產的這個說法,他也提出辯駁,他只是想要回他那 $ 70 元美金,Quest 的破產是因為除了全部支持者的欠款外,他還積欠許多卡債的關係,當初的那筆募集到的 $3 萬 5,000 元美金也都花在生產合約裡了。
Singh 覺得,如果當初計畫的描述裡有提到承諾可能無法兌現,那還比較能接受。
  • 儘管禁止模擬未完成的產品,但要抽成的 Kickstarter 真能完全置身事外?
整件事情裡 Kickstarter 的立場呢?畢竟每個成功的募資計畫,Kickstarter 都會收取 5% 的費用,無論計畫最終有沒有把產品送到支持者手中。
2012 年 9 月,其創辦人發表了「Kickstarter 不是商店」的聲明,文中提到一些每位計畫發起人應該遵守的新守則,諸如計畫的風險性以及挑戰性的揭露,告知支持者他們並不是在購買一個已經完成的成品,接著說明完成這項商品需要克服一些技術上的問題,且該團隊該如何來克服這項挑戰。另外,也限制新開發的硬體產品不該承諾給予支持者一個以上的數量。
還有任何產品的使用情境模擬將被禁止,像Quest 的影片裡 Hanfree 以成品的姿態出現會讓支持者以為產品已經完成。產品實際開發到什麼程度,就只能呈獻出該原型。
但事實上, Kickstarter 還是只把問題留給計畫發起者跟支持者,仔細看條款可以發現這段敘述:
「作為一個計畫發起人,在 Kickstarter 上發起一個募資活動,你將給予大眾和你建立契約的機會。而作為一個計畫支持者,你接受發起者的條件,則發起者與支持者間的契約關係便成立,Kickstarter 並不存在於這個協議裡面,所有的交易均限於使用者之間。」
  • 募資網站退款規範應更完整,發起人安排計畫也該實際一點
Kickstarter 和 indiegogo 這類群眾募資網站越來熱門,也孕育出許多讓人驚艷的案例,像是《TO》報導過的重力燈OUYAPebble 等等。但是,當計畫發展不盡人意時,類似退款等等後續處理問題還是需要一個完整的規範,Singh 對 Quest 的提告是 Kickstarter 上的第一樁,但很有可能也不會是最後一樁。
群眾募資網站雖然提供了一個實現夢想的捷徑(相對於過去籌措資金的有限管道來說),但發起者必須更嚴肅的把計畫當成長久的事業來經營。畢竟許多擁有絕妙點子的設計者,在成本計算等等營運上的考量,一竅不通。
Singh 就提到, Quest 在一開始就沒有好好規劃每一個步驟,他覺得與其說詐騙,不如說 Quest 是愚蠢。
當募資成功後, Quest 才開始和中國、新加坡、洛杉磯等地的生產廠商談合約,但由於廠商在 Kickstarter 上知道他手裡有多少預算,整個談判過程已經處於劣勢;而團隊裡面竟有人以持有設計檔案為要脅,獅子大開口要求一半以上的利潤,分崩離析的團隊最後也無法取得外部的資金挹注,無以為繼。
Quest 現在飽受高血壓以及失眠的折磨,搬到哥斯大黎加的他只希望能夠早日走出這段人生低潮,而且他得到一段寶貴的經驗:「想到一個好點子、設計出一個很棒的產品,與最後生產出成品是有一段很大的差距的。」
(資料來源:Crowdfund InsiderInc.Kickstarter;圖片來源:Robin Hutton, CC Licensed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光泉-家族分家

看到黃律師寫到光泉分家的文章, 也在網路上找了相關文章... 黃日燦看併購/光泉家族 走到分道揚鑣 【經濟日報╱黃日燦】 2012.08.02 03:18 am 光泉第一代創始人汪水泉發跡於台北市迪化街城隍廟口,1956年成立光泉牧場,以自產自銷鮮乳起家。1974年光泉牧場改組成股份有限公司,由汪家第二代三兄弟分工合作,長子汪金來執掌生產製造,次子汪來金主持財務,三子汪圳泉則負責業務推展。由於汪家重視家族團結,因此光泉集團旗下的光泉牧場、萊爾富、光泉食品及光泉生技,都由三兄弟每房各占三分之一股權。 後來,因為汪金來和汪來金去世,他們兩房的股權分別由汪金來長子汪賜發和汪來金長子汪林祥領銜代表。第二代的汪圳泉擔任光泉食品董事長和光泉牧場總經理,第三代的汪賜發擔任光泉牧場董事長,另一位第三代的汪林祥則擔任萊爾富董事長,形成叔侄共治的局面。雖然各房股權相當,但基於家族輩分倫理的關係,叔叔輩的汪圳泉在集團經營上享有較大的發言權。 兩代經營理念歧異 不過,叔侄三人長年來對萊爾富的經營理念看法歧異。叔叔汪圳泉站在光泉集團製造業的本位,認為萊爾富通路應該優先為集團產品服務,並反對萊爾富公開發行;兩位侄子汪錫發和汪林祥則看好通路的價值,認為萊爾富應該以消費者為尊,提供最佳產品服務並積極對外拓展據點。 2001年萊爾富首度轉虧為盈,汪圳泉卻無預警地在集團春酒宴會上宣布一批「空降部隊」名單進駐萊爾富,試圖掌握萊爾富經營權,引起汪賜發和汪林祥的不滿和抵制。2003年6月20日,汪圳泉突然以萊爾富債權人身分向台北地方法院提出萊爾富破產聲請,使得光泉家族叔侄的矛盾衝突白熱化,不但引起社會矚目,更讓萊爾富的加盟店、供應商和消費者擔心不已。 萊爾富成立於1989年,因汪圳泉反對公司對外公開發行,資本額一直維持新台幣1.98億元,低於當時強制公開發行門檻的2億元。當萊爾富有資金需求時,就向股東汪圳泉、汪賜發與汪林祥或集團龍頭光泉牧場借款支應。長年累積後,萊爾富資本額不足2億元,負債卻逾28億元,表面上確有資產不足以償債之虞,符合破產聲請的法定要件。 以債作股緊急增資 公司法在2001年11月修正廢除強制公開發行制度後,即使公司資本額超過2億元也無需公開發行。有鑒於此,萊爾富於2003年6月13日召開的董事會,即已提案以增資方式調整改善公司資本結構,但因汪圳泉缺席,其他董事並未強行通過增資提

張榮發遺囑_長榮集團接班爭議..大房. 二房..

集團聲明 透露家族不滿 但稍晚長榮集團透過LINE回應媒體表示,「對張國煒個人逕行片面宣布升任長榮集團總裁…並將私密遺囑內容公諸於世,殊屬遺憾」。記者進一步詢問是否為大房長子張國華授意,集團並未否認,間接證實。 長榮航空昨天下午發布內部公告,內文指「奉總裁遺囑,自二○一六年二月十八日起,原長榮集團副總裁張國煒,職務升任為長榮集團總裁兼任長榮航空董事長,管理全集團國內外各公司一切事務。」 存款股票不動產 都給張國煒 晚間七時左右,媒體更曝光一份張榮發於二○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親筆寫下的遺囑,部分曝光的內文寫道「本人之存款及股票,全部由四子張國煒單獨繼承;不動產全部由四子張國煒單獨繼承」。 遺囑要眾子女和睦相處 並於遺囑最後提到,「願眾子女皆能和睦相處、互相照顧」;「百年之後的未來接班人為:四子張國煒接任集團總裁」。 囑副總裁們輔佐順利接任 張榮發並指定集團副總裁柯麗卿等四人擔任遺囑執行人。「所有副總裁們要一起共同協助,讓四子張國煒能順利接任集團總裁。」 遺囑二○一四年十二月立的 記者晚間致電長榮集團求證,長榮集團並未正式發布新聞稿,只透過LINE回應,指張榮發確實在二○一四年十二月立有遺囑,指定由張國煒擔任集團總裁;唯其他繼承人現仍在協商,希望要秉持公司治理原則,經營各公司,以確保集團永續經營,並會於完成相關程序後再對外說明。 集團:其他繼承人還在協商 長榮集團於回應中指出,對張國煒個人逕行片面宣布升任長榮集團總裁兼任長榮航空董事長乙事,並將私密遺囑內容公諸於世,殊屬遺憾。 對於集團回應為何使用「遺憾」等措辭,長榮集團發言人聶國維僅說,「其他繼承人還在協商」,不願進一步解釋。 長榮接班安排…早有預兆 2016-02-19 02:15 經濟日報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遺囑昨(18)日曝光,由於張榮發後期皆由二房李玉美負責照料,兩人並於2014年登記結婚,與立遺囑的時間點吻合。 時間倒帶回到2014年中,大房張林金枝2013年離世後,平日生活起居由李玉美負責照料,張榮發於是召集子女宣布,決定將李玉美扶正,雙方後來辦理戶政登記結婚。 對照長榮集團昨天證實,張榮發確實於2014年12月立有遺囑

上福全球(6128)第二代接班佈局

上福今年獲利 拚增20% A- A+ 2016-05-31 00:19 經濟日報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 上福執行副總經理黃懷德展示最新研發的高階顯像滾筒組產品。 記者宋健生/攝影 分享 上福全球科技(6128)持續加重高附加價值彩色雷射印表機及影印機比重,加上台中港酒店營運漸上軌道,推出高階顯像滾筒組等新產品,帶動毛利率提升,法人估,上福今年營收將呈小幅成長,但獲利看增二成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 上福近二年也陸續展開第二代培養計畫,分派不同領域歷練。董事長王瑞宏的大女婿黃懷德,最近接任執行副總經理兼發言人;兒子王國印為柬埔寨廠負責人,二女婿姜文偉為台中港酒店副總經理,三女婿邱珍逸為柬埔寨營建部總經理。 另外,大女兒王怡仁為柬埔寨不動產銷售總經理,二女兒王怡鈞為中港皇家建設業務主管,三女兒王怡婷為台中港酒店採購及人事經理。 上福今年第1季稅後純益0.94億元,年增65.3%,每股稅後純益1.04元。上福昨(30)日股價以38.85元、上漲0.25元作收。 黃懷德指出,上福今年除持續深耕北美市場外,將在歐洲及亞洲市場積極開發新客戶,目前自有品牌在歐洲已有15家代理商,今年開發主力將鎖定北歐及東歐市場,包括烏克蘭、保加利亞等國家。 圖/經濟日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