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7 06:10 pm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
投資型保單的課稅爭議,在行政院協調下,已有初步結論。據了解,此結論可能偏向金管會的見解,也就是投資型保單維持免稅。為了杜絕爭議,金管會最近將發函給壽險公會,要求從嚴核保高額、高齡的保單。
對此,金管會副主委張秀蓮表示,在最後結論尚未出爐之前,不宜透露協商的內容。不過,協商結果一定會考慮課稅對投資型保單市場的衝擊。
由於投資型保單課稅爭議一直不明朗,投資型保單市場也大受影響。一家壽險公司投資型商品部主管表示,全球股災已經讓投資型保單不易銷售,現在又加上稅負問題,等於雪上加霜。
目前壽險公會已經訂有「壽險高額保單契約招攬及核保自律規範」,卻未定義何謂「高額」。據了解,多家壽險公司對高額的認定相當寬鬆,以保額6,000萬元以上才算是高額。6,000萬元也是法規要求每張壽險保單保額的最高上限。
保險局官員表示,在財政部、金管會協商的結論尚未出爐以前,投資型保單課稅議題,將以「個案實質認定」為主,也就是不會對投資型保單課稅,除非很明顯為規避遺產稅而投保,這部分將尊重財政部的認定。
保險局官員說,現行壽險公會的自律規範,僅針對高額部分,這還不夠,應該要進一步討論高齡,或其他狀況,避免有道德危險、或規避遺產稅的情況發生。
依據保險局蒐集的資料,國外對投資型保單的課稅方式,是看保障與投資金額的比率。若投資部分超過保障金額一定比率,顯然是為了投資才購買此商品,稅負單位就會針對投資部分課稅。
保險局於今年10月1日已實施投資型保單「保險與投資最低比率規範」,就是要避免賦稅爭議。不過,10月1日以前,很多富人透過購買投資型保單來避稅,絕大部分金額都是用來投資,保障部分只有一點點,要小心被賦稅單位查稅。
【2007/12/17 經濟日報】
投資型保單課稅 財部等金管會釐清會計處理【王信人/台北報導】工商時報2007.12.18
從行政院介入投資型保單的課稅問題後,財政部轉為很低調,財政部在等金管會釐清楚投資型保單的投資帳戶和保險帳戶的會計處理是獨立的還是分開的。
雖然會計師表示,保險公司在會計上這二個帳是分開各自獨立的,要不要課稅「是政策問題」,不是技巧問題。但是財政部賦稅署長許虞哲表示,一切要看金管會給的答案;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
由於過去幾年市場利率從高峰往下走,導致利差損很大,保險公司經營慘兮兮,利率下降,保費就會提高,加上保險商品己發展成熟,有些客戶一人有四、五張保單,為了創造需求,及壓低保費,保險公司就勸客戶把一些保險保單轉到投資型保單。
資誠會計師陳賢儀表示,因為當時的保險公司的鼓勵太大,所以如果客戶要被課稅,對要保人的權益影響很大,也對保險公司衝擊非常大。
保險界認為這是保險給付,財政部不應課稅;萬一真的要課稅,也要給予「緩衝期」,只對未來的保單,不要回溯到過去產品課稅。
財政部會不會給予緩衝期?財政部僅低調表示,還在和金管會研商中,等金管會釐清楚投資型保單的投資帳戶和保險帳戶的會計處理是獨立的還是分開的,才能判斷;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
金管會:再給一點時間
孫彬訓、薛翔之/台北報導
投資型保單課稅問題,金管會副主委張秀蓮昨(十七)日說明,上星期與財政部有初步共識,現在正在就執行細節的可能性確認,確認完成,就會正式對外說明,「請再給我們一點時間」。
可以說清楚,所以現在正在確認,這樣的想法是可行的,更會提出整套完整、清楚說明的辦法。本周保險局還會持續與財政部溝通,細節完成後,雙方高層會再碰面,正式拍板定案。
會計師:應禁止以免稅噱頭賣保單【王信人/台北報導】工商時報2007.12.18
投資型保單近來因為課稅問題引發震盪,會計師指出,我國的保險公司業務員、理財員向來以「免稅」為噱頭招攬客人,但又不是稅務專家,吹噓過度,陷客戶和保險公司於極大的風險中。
資誠會計師吳偉台表示,國外都有類似「金融服務法」的規定,嚴格禁止金融人員以「免稅」為賣點出售商品。
但我國的保險業務員、銀行理財專員,或是土地代書,都把「買產品」和「可獲免稅」的利益掛在一起,例如,對客戶最常強調保險給付免稅、投資保單免稅、把錢放到海外投資免稅、買賣土地免稅。事實上,未必都對,例如,遺產稅就是寰宇課稅,逃得了所得稅,很可能被課到遺產稅。
可能引發糾紛
除非業務員能受到很好的稅務訓練,否則產品都指向「免稅、免稅、免稅」,如果後來發現要課稅,引發客戶求償訴訟糾紛,將為公司帶來很大風險。
吳偉台說,保險業務員和理財專員所賣的商品,應強調產品和保險的本身功能,他們至少要向客戶說明,「課稅方面,租稅的問題還是應請教會計師或稅務專家」。
但現在卻倒過來,所有的商品推銷都大膽地強調「免稅」,加上財政部也不白紙黑字寫出來要課稅,所以如今真要對投資型保單課稅,糾紛一定很多,對保險市場影響太大!
財務會計師陳賢儀表示,保險業的投資帳戶和保險帳戶在會計上是分離的,要做到帳戶分離很容易辦到,要不要課稅則是另外一回事。
投資型保單在市場已銷售很多年,一開始,投資帳戶的風險由要保人自付,發展到目前,已很多產品,有最低保證給付,例如宣告利率為三%,但是投資收益率只有二%,則保險公司還是會付三%,如果投資收益到五%,就給付五%。
稅務會計師表示,境外所得免稅、證券交易所得、保險給付免稅,所有的金融商品都會往這三大塊免稅區域相掛在一起,而彼此又交結盤錯,將來境外所得已要課最低稅負,結構型商品中的證券交易所得要並計。只要保險給付維持免稅,就會對「純投資」的商品不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