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07的文章

投資保單 擬維持免稅

2007.12.17 06:10 pm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 投資型保單的課稅爭議,在行政院協調下,已有初步結論。據了解,此結論可能偏向金管會的見解,也就是投資型保單維持免稅。為了杜絕爭議,金管會最近將發函給壽險公會,要求從嚴核保高額、高齡的保單。 對此,金管會副主委張秀蓮表示,在最後結論尚未出爐之前,不宜透露協商的內容。不過,協商結果一定會考慮課稅對投資型保單市場的衝擊。 由於投資型保單課稅爭議一直不明朗,投資型保單市場也大受影響。一家壽險公司投資型商品部主管表示,全球股災已經讓投資型保單不易銷售,現在又加上稅負問題,等於雪上加霜。 目前壽險公會已經訂有「壽險高額保單契約招攬及核保自律規範」,卻未定義何謂「高額」。據了解,多家壽險公司對高額的認定相當寬鬆,以保額6,000萬元以上才算是高額。 6,000萬元也是法規要求每張壽險保單保額的最高上限。 保險局官員表示,在財政部、金管會協商的結論尚未出爐以前,投資型保單課稅議題,將以「個案實質認定」為主,也就是不會對投資型保單課稅,除非很明顯為規避遺產稅而投保,這部分將尊重財政部的認定。 保險局官員說,現行壽險公會的自律規範,僅針對高額部分,這還不夠,應該要進一步討論高齡,或其他狀況,避免有道德危險、或規避遺產稅的情況發生。 依據保險局蒐集的資料,國外對投資型保單的課稅方式,是看保障與投資金額的比率。若投資部分超過保障金額一定比率,顯然是為了投資才購買此商品,稅負單位就會針對投資部分課稅。 保險局於今年10月1日已實施投資型保單「保險與投資最低比率規範」,就是要避免賦稅爭議。 不過,10月1日以前,很多富人透過購買投資型保單來避稅,絕大部分金額都是用來投資,保障部分只有一點點,要小心被賦稅單位查稅。 【2007/12/17 經濟日報】 投資型保單課稅 財部等金管會釐清會計處理【王信人/台北報導】工商時報2007.12.18  從 行政院 介入 投資 型保單的 課稅 問題 後,財政部轉為很低調,財政部在等金管會釐清楚 投資 型保單的投資 帳戶 和 保險 帳戶 的 會計 處理 是 獨立 的還是分開的。  雖然 會計 師表示, 保險 公司 在會計上這二個帳是分開各自 獨立 的,要不要 課稅 「是 政策 問題 」,不是技巧問題。但是財政部賦稅署長許虞哲表示,一切要看金管會給的答案;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  由於過去幾

2007.11.28丁予康談投資「證券投資論壇」

1980~1990是日本光輝10年 1900年代是美國強大的10年 2000年代美國則逐步走下坡 造就金磚四國及其他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這些國家又將外匯存底購買美國公債及CBO等債券 美國則因為經濟問題,不斷發行公債發行量 直到2000年美國網路泡沫,市場資金開始到處流竄 2001年美國發生911事件,Fed從當時利率6.25% 2002 開始大幅降息 至2003年7月降至1%,且停留約一年 由於市場本來就已充斥資金,加上利率大幅下降後 市場資金開始流向房貸市場,造成房地產不斷上漲 市場上投資人不斷重覆借新還舊策略 由於房貸抵押品價值不斷增加,因此,銀行授信逐漸寬鬆, 房地產投資人很容易就取得房貸,而銀行授信後,又將房貸包裝成CBO發行 投資人買回CBO... 直到2007年8月,部分房地產投資人開始出現付不出房貸利息 2007年6月,Bear Stern Fund本金出現損失,CBO投資人要求贖回基金,導致流動性風險出現 美林也發行Asset Back CP,但投資人對此種CP不敢買,導致短期融通管道也沒有了 美國目前CPI己高達3.2%,Fed採取降息 美元立即貶值,原物料價格大漲,通貨膨脹,房地產價格跌,消費減少,經濟成長趨緩,房地產再跌,故中長期都不看好美國 2008年金磚四國及新興市場將成為成長引擎,至少有3-5年之大趨勢 景氣過熱,故Fed於2004年開始升息,由1%升息至1.25%  

公開收購期間沒賣股,成本竟改以公司淨值計算,買入成本與淨值之差沒賺到還要繳稅真是不可思議

公開收購期間沒賣股 稅從天降 【工商時報 楊穆郁/台北報導】 2007.12.12  不少外資、私募 基金 透過公開收購交易,收購 台灣 上市 櫃 公司 股權,但若 投資 人未在公開收購流程釋股,一旦下市後再賣還 公司 ,小心遭課徵重稅。  一名去年以平均 成本 一○七元買進綠點五百張的王姓 投資 人,在綠點下市正式轉手捷普 科技 (JABIL)後,以一○九元賣還公司, 獲利 近一百萬元,但卻被國稅局認定王君每股 獲利 八七.八元,今年 個人 綜合 所得暴增四三九○萬元,預估這百萬元獲利,必須課一七五六萬元的稅金。  最近私募 基金 入主、 企業 整併等M&A盛行,造成很多公開收購股權 案例 ,目前已知可能產生高稅賦公司,計有綠點、僑銀、致伸、復盛、鼎新及億豐窗廉等,一旦投資人錯過了公開公開收購期,等到 股票 下市後才讓售予收購者,當心大禍臨頭。  遭課重稅的原因有二:一是.在下市後才將 股票 賣還公司,國稅局認定非 證券 交易所得,須以 股利 所稅課稅。二.持有 成本 認定上,是以公司每股淨值為依據,而非是股東持股成本做為課稅基準。 市場 人士表示,由於今年公開收購案件頗多,至今猶渾然不知的投資人,明年收到扣繳憑單,將猶如遇到晴天霹靂。  該名王姓投資人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他去年在 股市 以平均一○七元買進的綠點,等到綠點被捷普併掉後,以每股一○九元退還股款,每股實際獲利才二元,可是經綠點公司承辦人員告知,得知根據財政部九十三年解釋函,國稅局將以綠點被合併時的每股淨值(約二一.二元),做為交易成本,因此,每股獲利八七.八元,屬於 股利 所得,必須併入 個人 綜合 所得計算 所得稅 。  換句話說,王君被國稅局認定在綠點上大賺四三九○萬元,預估這筆扣除 手續費 後不到一百萬元的獲利,須繳交一七五六萬元的稅額。  承辦綠點公開收購案的元大 證券 表示,在公開收購書中,已經提醒投資人,不同收購 方式 將產生相當大的稅負差異,惟還是有投資人沒注意到。元大證表示,共收購達九六%綠點股權,這些人只需要以每股一○九元繳交千分之三的證交稅。若於合併時才獲退回股款,就必須按個人的綜合 所得稅 率級距,計算所得稅,最高稅率達四○%。  以一般投資人買進綠點的價位一○七元為例,假設買進一百張,直接被公開收購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