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5的文章

國發基金投資20億元投資文創

文創業吃補!文化部獲20億活水 提高政府投資比例 鉅亨網記者張旭宏 台北  2015-07-23  18:20  為有效引導民間資源共同支持文創產業發展,文化部規劃的文創投資第二期計畫,順利今(23)日獲國發基金管理會通過,將由國發基金匡列20億元,廣邀國內外投資公司參與,對於具指 標性的文創業者將提高政府投資比例,而一般非文創公司只要能協助文創事業發展也可以獲 得投資。 文化部表示,文創投資第一期計畫執行迄今,面臨所投資對象的文創類別過於集中、微型文創業者不易被投資,及參與共同投資的創投公司家數漸漸減少等問題,經檢討後,第二期計畫將提出精進作為,除投資國內文創事業外,對於本身不是文創事業,但只要能協助文創事業發展,具備經紀、行銷或整合產業鏈的功能,發揮「母雞帶小雞」的精神,也可以被投資。 文化部進一步表示,歷年透過各項補助工具,已協助眾多優質微型文創事業逐步成長,文化部將串連補助、融資與投資政策工具,主動盤點其中具投資潛力的優質文創業者,未來將進一步運用國發基金投資,使其更加茁壯、邁向資本市場。 文化部指出,針對具指標性的文創業者,文化部將提高國發基金與管顧公司的投資比例為3:1,由政府帶頭承擔投資風險,以鼓勵民間創投業界積極投資;此外第二期計畫將放寬一般投資公司都可以參與,也將廣邀國內外創投業界共同參與,為文創產業注入資金活水,文化部並已委託文創投融資服務窗口針對潛力案源提供客製化輔導。

遠見育成孵化器

遠見育成孵化器獲「北京台灣青年創業基地」授獎 鉅亨網記者楊伶雯 台北  2015-07-23  16:22  遠見科技 (3040-TW) 100%轉投資子公司北京遠見育成科技孵化器今(23)日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獲北京市台辦及中關村管委會授與「北京台灣青年創業基地」,為唯一受獎的台資企業,董事長周至元表示,經過兩年的努力整合內部資源有成,未來肯定可為入駐的台資新創團隊提供最好的服務。 周至元指出,北京遠見育成孵化器2013年成立,經過兩年的努力,整合內部資源,包括信息產業軟硬件實力、超過21000平米的自有寫字樓、兩岸豐沛的資源、完善的服務支援體系及集團提供5000萬元的首期種子創業基金等,未來將可為台資新創團隊提供最好的服務。 他說,這次共4家企業獲得「北京台灣青年創業基地」授獎,同時授獎的企業還有有中關村創業大街(北京海置科創公司)、清華科技園及創業公社等北京主要的孵化器及創投公司,北京遠見育成孵化器是唯一受獎的台資企業,未來營運將更添利器。 遠見指出,孵化器產業1956年起源於美國,截至目前,美國企業孵化器數量已超過1000家,其中 Y Combinator投資公司價值總額超過200億美元,有17家公司市值超過1億美元。另一家孵化器公司 We Work於2014年創造1.5億美元營收,利潤率將近30%,公司估值超過60億美元。Dropbox、Uber、Airbnb、Pinterest和Space X等由孵化器公司孵化出來的新創公司,目前總估值已超過1000億美元,預估2020年至少能達到2000億美元。 遠見說,中國則是2011年才在中關村成立第一家創新型的孵化器,由於具備服務創業與創新的功能,加上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相繼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的施政理念,種種政策的加持,目前全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超過1600家,大學科技園115家、在孵企業8萬多家、就業人數170多萬,活躍創業投資機構超過1000家、資本總量超過3500億元人民幣,其中有11家孵化器企業掛牌上市。

20150708--保單將可實物給付--可預期的未來會看到保單可直接轉換為生前契約

我的心得 金管會立意良好, 但目前報載業者的回應-檢單健檢(這應該不是消費者或金管會之期待), 挺令人失望的, 若龍巖可推生前契約, 且賣的很多, 就表示未來通膨是可以透過產品設計去消險風險的, 實物給付是可行的, 期待不久的將來就可看到實物給付的保單, 最好的現有保單即可轉為生前契約, 我想, 我應該不想留$$$給已成年的孩子, 但也不想另外再花一筆$$在生前契約, 這應是二全其美的好工作.... 長照、安養… 保單將可實物給付 2015-07-08 02:46:12 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因應未來長照保險需求,金管會正修改「人身保險商品審查應注意事項」,增訂實物給付型保險商品專章,未來買儲蓄險,業者定期給付項目,可以定期免費健康檢查等服務為之。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保險局副局長施瓊華說,上述規定7月底前出爐,由於實物給付屬新商品,業者首張商品須送審,最快年底前應會實物給付保單問世,包括中國信託人壽、新光、富邦、國泰及法國巴黎人壽等,均有意願推出類似保單。 實物給付保單, 涵蓋6大類,包括健康管理、醫療、護理、長期照顧、老人安養及殯葬等,都會連結到「健康管理」 ,例如買張儲蓄險,原先定期給付的「生存保險金」,改成提供「定期免費健檢」。 不過業者直言, 歐美壽險市場也曾推動實物給付,幾乎都以「失敗」收場,最大原因,就是難敵「通貨膨脹」 。實物給付保單,對保戶最大吸引力,就是獲得的服務,是「有錢也難買到」,才有價值;例如買張 醫療險,生病時,壽險公司不再理賠保險金,而是「保證」保戶能在醫院接受完整醫療服務,且出院時「不用再付帳」,都由保險埋單 。 但壽險業者說,醫療器材各式費用,年年水漲船高,假設現在估計保戶生病住院花費5萬元可搞定,但5年後,可能要花個10萬元,若不考慮「通膨」,貿然推出實物給付連結到「醫療或長照服務」保險,未來壽險業根本賠不起,但若保險中加計通膨考量,「保費會很貴」。 但金管會既然要求,壽險業只好硬著頭皮推,但 會自最簡單的「健康管理」切入,即提供免費健檢 ,且考量台灣保戶還是最愛「現金落袋」,壽險業多會採取現金、實物「混搭」方式給付 實物給付保單/長照、喪葬 業界暫不推 2015-07-08 02:46:13 經濟日報 記者吳靜君/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