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1的文章

元大寶來投信 101年5月合併

2011-11-17元大寶來投信 明年5月完婚(轉-工商時報)  元大金控合併寶來證券後,正積極規劃旗下證券、期貨、投信3大重要子公司最新整併時程,據了解,投信部分,未來將由元大投信總經理杜純琛擔任合併後投信公司的副董事長,總經理則由現任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聖接任,兩大投信明年5月初將完成合併。  元大投信和寶來投信已進入磨合交流階段,每周都由高階主管、各部門開會,討論合併事宜, 未來將挾元大投信主動式基金管理及寶來投信被動式資產管理優勢搶占市場,總管理資產規模將逾3,000億元 。  以現有管理資產規模來看,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至10月底,寶來旗下基金規模1,754.5億元、元大894.5億元,兩者相加達2,649億元,穩坐國內共同基金管理資產規模之冠。  就基金檔數來看,兩家合併之後共同基金檔數達62檔,超過目前檔數最多的摩根富林明投信的36檔,未來在基金市場的影響性將大幅提高。  此外, 元大寶來合併後加計現有各200多億元的全權委託代操規模後,代操資產合計達3,215億元,在國內投信業排名第二,僅次操作部位3,857億元的國泰投信 。  針對合併進度,元大投信總經理杜純琛表示,雙方進入「熱戀」期,每周高階主管、各部門員工都會開會交流,討論未來的「分工」和「合作」。  今年元大投信與華潤深國投信託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華潤元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資比分別為49%及51%,創下台灣合資申請設立大陸基金管理公司持股比重最高的首例。兩家投信針對未來大陸人事布局,也積極討論和物色適合人選。

2011-11-16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關閉台灣分公司PB及固定收益二部門

資料來源:聯合報系 歐債衝擊 瑞士信貸撤離台灣 記者孫中英、賴昭穎/台北報導/聯合報 瑞士信貸銀行前晚在內部宣布,將裁撤台北分行,成為今年第一家撤離台灣的外商銀行。 金管會銀行局長桂先農昨天證實,瑞士信貸台北分行負責人吳志偉已向銀行局口頭報告,表示近期將撤離台灣;不過,瑞士信貸還要再提出書面申請,才能確定撤資時間點。 瑞信台北分行昨天無人接聽電話;記者致電瑞信集團香港區域總部,相關人員表示,無法回應。 一位外資分析師指出,受到歐債危機衝擊,瑞士銀行和瑞士信貸銀行總部近期都傳出裁員或重組證券部門的消息,但這麼快就波及到台灣,還是令外資圈震撼;這代表歐系外銀或券商,可能都因歐債金融風暴波及而調整業務。 瑞信台北分行負責人吳志偉是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的侄子,在渣打銀行合併新竹商銀之前,他曾擔任新竹商銀總經理,合併後也短暫出任渣打銀行董事長,之後轉往瑞信台北分行任職。 金管會銀行局官員指出,已要求吳志偉好好處理客戶轉移和員工問題,不要因為總部撤資,出現服務客戶的空窗期。據了解,吳志偉向金管會表示,他先前處理渣打合併新竹商銀案規模更大,也沒有太多問題,這次應該會很平順。 外銀圈人士指出,瑞信台北分行這次裁撤, 受影響的部門主要是投資銀行和私人銀行業務 , 預估相關業務可能轉往香港或亞洲鄰近地區 ;至於瑞信證券則不受影響。 瑞信台北分行二○○八年六月才成立,外銀同業表示,瑞士信貸在台分行規模一直無法擴大,總部又有其他考量,決定撤資,並不令人意外。 銀行局官員說,瑞信是以「總部有不同投資考量」為由,向銀行局表示要裁撤分行。 瑞信無預警裁員 關二部門 記者李淑慧、溫建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無預警關閉台灣分公司的私人銀行、固定收益兩部門,影響人數約在20人。瑞信高層本周先向金管會報告,昨(16)日大動作裁員,震撼外資圈。 這是歐債問題爆發以來,首宗台灣金融業受到直接波及的金融業裁員事件。 這次瑞信台灣分公司進行人事精簡,主要是銀行端。金管會銀行局的官員指出,瑞士信貸尚未正式遞件,但若真的開始裁撤部門,將要求瑞信必須要妥善移轉客戶的資產。 官員表示,瑞士信貸銀行在台灣並無吸收存款,相關業務量有限,跟本國銀行沒有太大的競爭。根據瑞士信貸向金管會報告的說法是,主要是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不得不調整在台灣的營運模式。瑞信香港發言窗口,至截稿為止並未
勤業眾信專欄/資本規劃 舒緩接班震波 【經濟日報╱陳威宇、徐仲華】 2011.11.09 12:44 am 前言:近來,勤眾財顧接受客戶委任的財務顧問案中,有不少是希望藉由財務顧問協助其規劃資本重組或處份資產等,而在分析客戶的需求之後,筆者發現大部分是為了因應企業接班所可能衍生的問題,由此可見,企業能否順利交棒的議題目前在兩岸正方興未艾。 交棒的時候到了 台灣在民國六○年代開始經濟起飛,大陸則在民國七○年代改革開放,提供了拓荒者逐鹿中原的舞台,更是創業家建立事業版圖的美好年代。時光芢苒,這些開創了一番天地的創業家這幾年也已來到年逾耳順的耄耋之齡,亟需進行世代交替。 該交棒給誰 而在數千年來根深蒂固的「家國精神」下,兩岸企業二代接班的議題更是焦點所在,二代能否順利接棒不僅關乎「富不過三代」的傳統觀念,更是牽動企業能否永續發展,從而影響大至國家經濟發展、資本市場興衰,小至員工家庭生計的嚴肅經濟與社會議題。 揆諸歷史,封建王朝的繼承大多不脫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制度與觀念,對於現代企業接班的議題,大多數的家族企業創辦人仍以二代接棒為優先,但目前來看反而是二代接棒意願的問題,常見不願接班的原因有: 一、子女志不在此 :一般來說,二代的生活環境優渥,教育環境良好,已很難體會當初父執輩的創業維艱與篳路藍縷。此外,社會已趨多元,二代的志趣並不在此,多數選擇其他發展方向。 二、經營與管理壓力大 :目前兩岸企業仍以製造業為主,二代亦較難接受與培養工廠管理的經營哲學與生活步調。或是缺乏創業者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精神,難以管理龐大組織等等。 三、創辦人無法完全放手或老臣未能全力配合 :另一常見的問題為二代接班後,老一輩的仍干預經營,當經營方向與創辦人相左,在存有歧見的情況下有志難伸;或是老臣未能信服,無法全力支持。 上述原因在筆者所接觸的客戶中,所在多有,而另一方面,在二代順利接班之後,仍會延伸另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家族成員間的經營權或財產權的爭端。 家族企業傳承時,重點無非有二:一是財富能移轉給後代,一般常見可透過信託、保險或基金會等方式規劃;二則是接班人的培養計畫,這將是基業能否長青的成敗所在。 因此後者方是家族財富能否永續傳承的關鍵因素。 消除接班衝擊 由上可知目前家族企業交棒時所面臨的挑戰與可能後果,筆者認為不論是選擇二代或是專業經理人接班,或是如何避免後代家族成員的內耗,資本